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

青葱秀野挟银淮,谁把丹楹此地开。
我欲临风取清旷,寄声鱼鸟莫相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是由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将详细介绍《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

  1. 作者介绍
  • 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的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成一家。
  • 在绘画方面,米芾擅长山水画,其作品多以泼墨写意见长,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篇章。在书法上,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世尊为书法大家。
  1. 诗歌原文
    青葱秀野挟银淮,谁把丹楹此地开。我欲临风取清旷,寄声鱼鸟莫相猜。

  2. 诗歌赏析

  • “青葱秀野挟银淮”:此句通过“青葱”与“挟银淮”两个词语,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且清新自然的田野景象。其中“挟银淮”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淮河之水的清澈与浩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 “谁把丹楹此地开”:此句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美丽景观的赞美,似乎有神秘的力量在此地创造了红木房屋,让原本就美的地方更加引人入胜。这里的“丹楹”象征着文化的点缀,也暗示了人文气息的浓厚。
  • “我欲临风取清旷”: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微风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里的“清旷”既指环境的清新空旷,也暗含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的心境。
  1. 文化背景
  • 《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士大夫们常常借诗抒怀,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米芾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卓越的审美情趣,也是研究宋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文献。

《书淮岸舣舟馆秀野亭》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及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与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