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假山

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
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
悬崖绝磴疑可揽,白露苍烟俱咫尺。
天阴未彻山阴寒,雨声欲绝泉声乾。
须知物理有真妄,岂识道眼无殊观。
万象森严掌握内,大块俯仰毫芒间。
抽身更洗清净足,探历幽深非所难。
山僧作山真有以,诗人吟诗从此始。
意教妙手发天悭,戏取神功当众美。
君不见浣花野老深结庐,白盐赤甲龙虎趋。
清吟醉赏左右足,当时应笑秦鞭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僧舍假山》赏析

《僧舍假山》是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米芾深厚的书法功底,还蕴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的“玉峰高爱搀天碧,过眼云关无处觅”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米芾以书法比喻山峰,将笔法比作山峰的高耸和峭壁的险峻,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壮丽和不可捉摸的美感。同时“才将呀豁向疏窗,已见峰棱翻瘦脊”则通过书写过程中的停顿与转折,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仿佛在欣赏一幅流动的画面。

“明月照出溪中水,清风扫遍岩边石”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米芾巧妙地运用书法中的笔墨变化,表现了月光下溪水的柔美以及清风拂过石边的轻灵,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清新的自然之中。

“悬崖绝磴疑可擥,白露苍烟俱咫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之美的赞叹。米芾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悬崖峭壁上的每一道石阶都仿佛触手可及,白露和苍烟则将这种接近自然的瞬间放大,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感和生命的短暂。

《僧舍假山》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更是米芾对书法艺术的一次深度探索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品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法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以及米芾如何在书法中融入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