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普济禅院碑赞

古佛留法度大心,种种威摄现胜相。
大心众生摄威德,求度倾身及众宝。
冥阳咸会精诚通,正法是归大缘集。
我今稽首佛陀僧,永奠海山作津筏。
我今稽首明应公,永护宝车炳威德。
悉化大心依净住,一世咸如今佛日。
三光不愆四序调,主圣臣忠载万亿。
五谷蕃生土地肥,万灵常跻仁寿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焦山普济禅院碑赞》是宋代著名书画家及文学家米芾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从多个角度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北宋书法家、画家,世称“米襄阳”。他出生于太原,后迁居至襄阳,再徙丹徒。
  • 艺术成就:米芾的书画自成一家,尤以书法和绘画著称。他的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创一家风格。
  1. 诗歌原文
  • 诗中赞美古佛的法度与威德,以及对大心众生的摄取与度化。通过描绘佛的种种胜相和众生的虔诚求度,展现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
  1. 作品赏析
  • 语言特色:米芾的诗词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例如:“大心众生摄威德,求度倾身及众宝”等句子,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众生的慈悲之心。
  • 意境描绘:诗中的“冥阳咸会精诚通,正法是归大缘集”展现了一幅天地人和、佛法流传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推崇。
  1. 文化价值
  • 传播佛教文化:作为宋代的佛教文化传播者,米芾的《焦山普济禅院碑赞》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
  • 书法艺术的体现:诗中的书法艺术体现了米芾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
  1. 历史影响
  • 研究价值:该诗歌对于研究宋代佛教文化、文人书法艺术以及米芾个人生平都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社会功能: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弘扬国学、传承文化的有力手段,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焦山普济禅院碑赞》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宗教文化、书法艺术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源。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