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耜岩见寄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方耜岩见寄》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何梦桂,字元吉,号竹虚,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生平和事迹在历史记载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宋史》中有详细的记载。
  2. 诗歌原文: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3. 诗意赏析:诗中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通过“世事兴亡转脚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缅怀以及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深沉的历史感,让人不禁沉思。
  4. 创作背景:何梦桂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势渐衰。他可能受到这样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因此写下了这首感慨万千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
  5. 作品影响:何梦桂的《和方耜岩见寄》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远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使得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6. 文化意义:《和方耜岩见寄》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情感,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与哲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鉴赏评价: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了历代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和方耜岩见寄》作为一首充满哲理和历史感的诗作,不仅展示了何梦桂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