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追和前韵

寒冰不附炭,圆枘岂纳方。
心同媒易合,分隔意难当。
膏火不昼耀,夕暮长煌煌。
松柏无春华,霜雪自苍苍。
万物何定极,百世终混茫。
瞻彼巢林隼,胡为水中央。
夜梦衣云锦,乘虬朝帝旁。
钧天听未了,玄运不可常。
百年少壮心,时醉歌并凉。
层城闭青蛾,无处觅玄霜。
亡羊两得失,奚择谷与臧。
齿舌谁堕在,岂计彼软刚。
千年青铜镜,宁为垢损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怀追和前韵》是宋代的何梦桂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何梦桂的这首诗作不仅艺术上成就显著,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深入探讨其内容、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1. 内容概述
  • 抒情主题:诗中主要抒发了诗人面对世间万物变幻莫测时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寒冰、圆枘、松柏等意象的描述,展现了生命无常和宇宙循环的主题。
  • 哲学思考:何梦桂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反思人生与社会现象,如“万物何定极,百切终混茫”反映了他对世界本质的追问。此外,“瞻彼巢林隼,胡为水中央”则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何梦桂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象征意象,如“寒冰不附炭”暗示着孤立无援或无法融入主流,而“心同媒易合,分隔意难当”则体现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深刻的哲理,如“膏火不昼耀,夕暮长煌煌”,通过对比昼夜的光影变化来隐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在中华文化中,诗词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何梦桂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传递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学形式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审美教育:通过欣赏何梦桂的诗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反映和批评社会现实。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感怀追和前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作,它凝聚了宋代文人的智慧与情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的人来说,何梦桂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次深入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