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南寺

双刹耸浮云,层轩绝世尘。
松溪千盖雨,茶圃一旗春。
夜梵龛灯暗,朝香篆火新。
暂来犹永日,堪羡白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水南寺》是宋代余靖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天圣元年(1023)进士,因上疏谏罢范仲淹事被贬。庆历中为右正言,赞助庆历新政。曾三次使辽,通晓契丹语,以作“蕃语诗”,被劾贬官。皇祐年间被起用,知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襄,有《武溪集》留世。
  1. 诗歌原文
    双刹耸浮云,层轩绝世尘。
    松溪千盖雨,茶圃一旗春。
    夜梵龛灯暗,朝香篆火新。
    暂来犹永日,堪羡白莲人。

  2. 诗意解析

  • 双刹耸浮云:描述了水南寺的建筑风格及其在云端之上的巍峨景象。
  • 层轩绝世尘:通过“绝世”和“层轩”两个词表达了水南寺的庄严肃穆与远离尘嚣的清净。
  • 松溪千盖雨:描绘了寺庙附近松树林中的雨景,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 茶圃一旗春:通过“一旗春”形容茶圃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寺院不仅宗教氛围浓厚,亦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 夜梵龛灯暗朝香篆火新:分别描写了夜晚僧侣诵经时灯火昏暗的场景和早晨信徒烧香时的香烟缭绕,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 暂来犹永日:表达了诗人短暂停留仍感到时间漫长,反映了诗人对此次访问的珍惜之情。
  • 堪羡白莲人:通过“白莲人”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修行者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羡慕之情。
  1. 背景知识
  • 宋代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成了文化交流的舞台。
  • 此诗作于余靖游览水南寺之时,通过对寺庙景观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风俗和文化风貌。
  • 宋代文人雅士往往注重诗词创作,余靖作为一位官员,其作品多反映其个人情感和时代风貌。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意象的词汇,如“双刹”、“层轩”、“松溪”、“茶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宗教活动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水南寺及其周边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修行者的尊敬之情。

《游水南寺》是余靖以五言律诗形式创作的一首咏史抒情之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化与地方风土人情的独特融合,是研究宋代文学及佛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