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抱簿书去,聊兹驻屏星。
亦复唤名酒,脱巾姑细倾。
慎勿闭我门,要著屐齿痕。
悠然见南山,畴昔初不言。
悠然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悠然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该作品以陶渊明的《饮酒》为灵感来源,体现了词人对古代贤者的仰慕和向往。以下是关于“悠然阁”的介绍:
作者简介:宋词作家辛弃疾(1140-1207),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原籍山东济南,但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后归顺南宋,并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抗金事业的热情与执着,曾上奏《美芹十论》、《九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战守的策略。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背景复杂且充满内忧外患。辛弃疾力主抗金,但朝廷中的主和派却主张妥协退让。这种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他的仕途坎坷,最终被迫退居江西带湖,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作品内容:在词中,辛弃疾描绘了悠然阁的景象,并通过与陶渊明重阳节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词中的悠然阁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陶渊明的形象则成为了词人追求自由与高尚情操的象征。通过引用陶诗,辛弃疾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
“悠然阁”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历史印记。它不仅是对古代贤者精神的一种追忆,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仍可以追寻内心的平静与独立,保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