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 其二

济南惊蛰隐新雷,底事阳关叠叠催。
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发已千茎雪,今日心仍一寸灰。
文雅台边蜗有舍,瓮头归去泼春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南惊蛰隐新雷,底事阳关叠叠催。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这句诗出自宋代文人吴栻的《灵岩其二》。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1. 诗人背景
  • 吴栻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1. 诗歌原文
    济南惊蛰隐新雷,底事阳关叠叠催。
    不称泺源涌觱沸,只堪崧阜上崔巍。
    他年发已千茎雪,今日心仍一寸灰。
    文雅台边蜗有舍,瓮头归去泼春醅。

  2. 逐句解析

  • 首句:“济南惊蛰隐新雷”,描述了在济南地区,惊蛰时节隐藏在雷声中的场景。
  • 次句:“底事阳关叠叠催”,疑问为何阳关之声响声不息。
  • 第三句:“不称泺源涌觱沸”,表明趵突泉涌水的声音并不匹配。
  • 第四句:“只堪崧阜上崔巍”,只能忍受山势的高峻。
  • 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和现状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观的观察。
  1. 文化赏析
  • 吴栻的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更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层次丰富,含义深远。
  1. 艺术特色
  • 诗句简洁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 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灵岩其二》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以及诗人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