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风浩荡忽吹葭,一室阳春病已差。
把酒认为天一水,见梅题作玉真花。
燕常会族宁随俭,祭则从先不尚华。
过此肥冬疆事静,亦呼槃也早还家。
至日示诸甥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日示诸甥侄》是宋代诗人吴泳所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和睦、生活简朴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从文学角度来看,《至日示诸甥侄》是一首典型的宋诗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诗中的“莫风浩荡忽吹葭”,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宁静;而“一室阳春病已差”,则表达了诗人身体康复后的愉悦心情。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如“把酒认为天一水”,“见梅题作玉真花”,体现了他对生活中小细节的细致入微和对美的敏锐感受。
吴泳作为宋代的杰出派诗人,其诗作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例如,诗中的“燕常会族宁随俭,祭则从先不尚华”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节俭风气,这种风气在元兵入侵期间尤为突出,反映出民众在困难时刻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精神风貌。
吴泳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也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线索。《至日示诸甥侄》创作于恭帝德祐元年,即南宋灭亡之前的一年。这一时期,宋室南渡,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面临着重重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过此肥冬疆事静”,可能也隐喻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因此,解读这首诗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深层含义。
《至日示诸甥侄》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学、社会风俗和个人心理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面貌,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