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鹿田西寺壁

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
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
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
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鹿田西寺壁》是宋代诗人吴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吴琳:宋代文人,其生平不详,仅知以诗歌著称。
  • 创作背景:具体创作时间与地点未详,但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应是在一次游览鹿田西寺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环境的深切感受。
  1. 诗词原文
  • 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 诗句中“云暗雨来疑是晚”描绘了一幅阴云密布、细雨纷飞的景象,使人联想到傍晚时分的宁静。而“山深寒在不知春”则展现了山间深深的寒冷与春天的模糊界限,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通过景物的变化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 意象丰富:诗中的“锄松”、“石”、“竹林”、“泉水”等意象都极具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和静态美。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题鹿田西寺壁》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 文化意义:该诗不仅展示了宋代山水诗的美学特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及文人的生活情趣。
  1. 现代应用
  • 教育价值:在现代教学中,这首诗可以作为一种教材,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旅游宣传:诗中的自然美景和意境可以用于旅游景点的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题鹿田西寺壁》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宋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这首诗值得读者深入品味,从中感悟到生活中的诗意与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