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馀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邻,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和王夷仲咏施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王夷仲咏施粥》是宋朝诗人吴芾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施舍的感激。吴芾,字晦叔,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一定的成就。
吴芾在其诗中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旱灾与水灾带来的影响,展现了农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和艰辛。他通过对比旱灾和水灾的不同场景,强调了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在诗中,“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这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干旱时期天空中的太阳仿佛能够熔化金属,而当洪水到来时,“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则描绘了洪水肆虐的情景。此外,“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进一步揭示了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农民们面临的困境。
吴芾在诗中不仅关注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诗中提到:“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反映了当时民众因灾害面临的食物短缺问题,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于救济工作的迫切需求。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示了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
《和王夷仲咏施粥》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灾害影响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佳作。它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宋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也让人们在享受文学美感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崇高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