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山扫墓书所见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山扫墓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于农事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诗歌原文:《宋山扫墓书所见》是吴潜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劳动的深刻感悟。以下是诗歌原文:
  •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描述了在夜晚,诗人梦见自己行走于茫茫山林之中,伴随着清晨的露水和风声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尽管周围的树木逐渐失去了生机,但诗人依然能听到它们落叶的声音,这象征着即使面对困境,生命仍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存在。
  •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通过对庄稼生长的描述,反映了农民辛勤劳作后的喜悦和满足感。
  •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虽然生活艰辛,但农桑工作本身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这是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肯定。
  1. 诗意解析: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农耕文化的赞美。此外,这首诗还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

  2. 作者背景:吴潜,字毅夫,号东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吴潜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政治品格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宋山扫墓书所见》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