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幸同官,休作班荆解后看。
一笑喜逢粳秫贱,相攀莫待菊茱残。
沙鸥点点投波没,檐鹊声声带日乾。
美景良辰同赏乐,四并谁道古来难。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描绘了杜甫登临延庆佛阁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于时事和人生的看法。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登上佛阁时看到的是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景象,这种景象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佛阁作为佛教圣地,通常被用来寄托人们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然而,在这首诗中,佛阁却显得有些凄凉,似乎在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不安。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意境更加深远,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中对于“出郊”这一行为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诗的内涵。出郊通常是指离开城市、前往城外的地方进行游览或者修行。然而,在这里,出郊却带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意味,仿佛人们在面对社会动荡的时候,选择逃离到佛阁这样的地方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描写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更是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这些词汇都传达了一种孤独、无助的情绪。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自己的处境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更加感人肺腑,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其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让我们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