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劝农二首 其二

百尺高桥镇古丘,乘闲莫惜小夷犹。
新杨受日春无际,宿麦翻云岁有瘳。
鹰隼图南天外意,江山绕北望中愁。
世事难知人易老,一杯聊复寄沉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诗人吴潜的《真如劝农二首·其二》

在宋代诗人吴潜的笔下,”真如劝农二首 其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农村的生活景象。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心与期望,更是体现了宋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诗人的政治立场。

吴潜通过“圣主垂衣坐九重”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政治权力中心的景象。这里的“垂衣”指的是帝王不直接干预政事,而由臣下代为处理国事,这反映了宋代君主制的运作模式。接着,吴潜以“不才假守劝农功”表达了自己虽位卑却志坚的态度,尽管他并非高官显贵,但依然承担起劝导农民、促进农业发展的重任。这种自我定位既显示了诗人谦逊的性格,也体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意识。

诗中“周家永命由忠厚,汤后存心在困穷”两句,则是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其中“周家”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周公旦,他在历史上以其忠诚和仁爱著称;“汤后”则是指商朝末期的商汤王,他在位时注重民生,体恤民情。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接下来的两句“安得田租成岁减,且将人事兆年丰”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农民能够减轻负担,即“田租成岁减”,并期待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且将人事兆年丰”)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望。这一愿景体现了诗人对于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

诗中的“守宰监州民最近,丞相临民意最忧”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地方官员职责的理解。他认为地方官员应当亲近民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请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丞相职责的担忧,担心丞相虽然高高在上,却未必能真正关注到民间疾苦。

吴潜的《真如劝农二首·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吸引了读者,更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深刻的政治理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一位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