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荼蘼白间黄。
消他蜂蝶采花忙。
春残红粉厌梳妆。
毕卓正思身夜瓮,刘章底用令秋霜。
今宵帏枕十分香。
浣溪沙 其六 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是南宋诗人吴潜所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季的某个特定日子,即己未年三月二十五日,观赏荼蘼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以及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从诗歌本身来看,其内容主要围绕“荼蘼”这一植物展开,而荼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春日时光。《浣溪沙·其六·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中的“最好荼蘼白间黄”,不仅描述了荼蘼花的颜色变化,也暗喻着春日的美好与易逝。诗人观察到,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一半,红粉般的花朵不再适合梳妆,但蜂蝶仍在忙碌地采食这些花朵,反映出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
从艺术手法上来讲,此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毕卓正思身夜瓮”和“刘章底用令秋霜”等句子,既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也让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的崇敬之情。此外,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如“今宵帏枕十分香”,传递出一种闲适和满足的生活态度。
从文化背景来看,《浣溪沙·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吴潜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浣溪沙·己未三月二十五日赏荼》不仅反映了春天的美景与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