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望月眼穿东。
云幕千重。
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
谁在华山峰。
一半天中。
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令 戊午中秋和刘自昭》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望月眼穿东,云幕千里。有时推出赖他风。
    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
    谁在华山峰,一半天中。君逾五十我成翁。
    未必明年如此夜,笑口难逢。

  2.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戊午(宋宁宗嘉泰元年)中秋之时,作者与好友刘自昭一同赏月。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色和两人的友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3. 诗歌鉴赏:吴潜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中秋之夜的月色、朋友之间的情感以及个人岁月的变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恰似玉环犹未窦,得恁玲珑”一句,不仅形容了月亮的明亮和清澈,也隐喻了朋友之间默契而珍贵的关系,如同美玉一般珍贵且难得。

  4. 艺术手法:全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同时,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绪。诗中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浪淘沙令 戊午中秋和刘自昭》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怀旧情怀的作品,也是宋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吴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自然景观和深情的人文画卷,使读者能够在赏月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