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一 和韵,己未八月十日郊行

野思浩难收。
坐看渔舟度远洲。
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
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
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欢娱有底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 其一 和韵,己未八月十日郊行》是宋代诗人吴潜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从创作背景来看,该作品是在宋朝时期创作的。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在其作品中常常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而这首《南乡子》,便是他于己未年(即1259年)八月十日在郊行中所作。

从作品本身的内容来看,词中描绘了一幅秋天郊行的图景。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词人坐在户外,目光随着远处渔舟的移动而不断游移,芦苇、荷塘以及桂树都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这些细节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秋季郊外的自然之美,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宁静与遐想。

词中的“归计这回酬”一句,反映了词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而“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则表达了词人虽然身在异地,但内心始终牵挂着故乡的那份复杂情感。这种对于家乡的深情,不仅是对个人归宿的一种向往,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家族亲情的坚守。

值得一提的是,吴潜的生平经历及其政治生涯都为其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臣,吴潜曾历任要职,并在政治风波中经历了起伏。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诗词内容,也使其词作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南乡子 其一 和韵,己未八月十日郊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词作,更是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以及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