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中秋日

屈指重阳,有半月、犹零九日。
且停待、今宵月上,宝轮飞出。
有客最谙闲况味,无人会得真消息。
算何须、抵死要荣华,劳心力。
楼观迥、遥山碧。
槽窄小,真珠滴。
随分赏、闲亭别圃,好天良夕。
篱畔行看金蕊耀,林梢便见瑶芳白。
玩春来、夏去复秋冬,尘中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其二》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而非宋荦所作。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中秋佳节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团圆的渴望。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闻名于世。《满江红·其二》作为其词作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从文学价值上看,《满江红·其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起笔“泛言中秋美景良辰”,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为全词奠定了宁静而美丽的基调。紧接着,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有心赏月而不得”的惋惜之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期待又无奈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从主题思想上看,《满江红·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赏月之作,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寄托。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词人通过赏月这一日常活动,抒发了自己对家人、朋友以及国家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满江红·其二》运用了许多精妙的艺术手段。例如,词人通过秋风、明月、银河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壮丽的秋夜图景。此外,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词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从历史地位上看,《满江红·其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精湛技艺,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辛弃疾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满江红·其二》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深厚情感内涵和精湛艺术技巧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的个人情感世界,更反映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寄托。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