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城山

祇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图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悬。
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石城山》是北宋诗人吕声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他在游览石城山时的所见所感

《游石城山》的原文如下:

祗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
浮图照水光相映,古木依崖影倒倒。
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天。

这首诗描绘了石城山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地貌特征。诗中“祗因寻胜到林泉”表明,作者是为了寻找风景而来到此地的。接着以“四抱回峰万景连”形容了周围环山的景象,给人一种峰回路转、景色连绵不绝的感觉。

“僧过不知山隐寺”和“客来方见洞开天”两句则反映了不同角色对石城山的不同感受。对于僧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山中隐藏的寺庙;而当有客人来访时,才会发现山中的洞穴已经开启,展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氛围。

“浮图照水光相映”和“古木依崖影倒倒”进一步描绘了石城山中的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佛教建筑在水边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而苍劲的古树则在崖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静谧。

最后两句“风露了非人世界,濯缨秋后玉壶天”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风露了非人世界”意味着石城山仿佛是一个与人间隔绝的秘境,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丽与独特。而“濯缨秋后玉壶天”则让人联想到秋天来临,洗涤着缨络(指帽带)的场景,如同置身于玉壶般的仙境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游石城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它让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石城山的美丽景色,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人生百态的深刻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