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已到松溪,不虑重经有此时。
寒苦惯为穷进士,清高长羡病禅师。
云山契分输今日,香火因缘叹夙期。
庭柏森森秋实在,向来尘想误多疑。
重游松溪偶题八句示升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吕南公的《重游松溪偶题八句示升卿》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代。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描绘了诗人再次造访松溪时的复杂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吕南公,字次儒,号灌园先生,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他在神宗熙宁年间参加礼闱不遇而退居乡里,筑室灌园。在哲宗元祐初年,他曾被推举十科荐士,但未及任命便去世。吕南公一生致力于著书和借历史笔法进行褒贬,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以及后世学者的高度赞扬。
诗作原文与鉴赏:首联“七年前已到松溪,不虑重经有此时”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时间的无奈感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曾经经历过的松溪美景和那段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的深刻感受。中联“寒苦惯为穷进士,清高长羡病禅师”则反映了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态变化。这里,“寒苦”可能指代了诗人在科举过程中的艰辛,而“穷进士”则暗示了他未能获得官职的遗憾。“清高长羡病禅师”则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尾联“云山契分输今日,香火因缘叹夙期”,则是诗人对过去修行生活的总结和对今生境遇的感慨。这里的“云山契分”可能是指诗人与自然和修行环境的契合,而“香火因缘”则体现了他与信徒或修行者的缘分。尾联还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宿命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修行生活的回顾。
吕南公的《重游松溪偶题八句示升卿》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还能从中汲取智慧,领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