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诗 息羽驾亭下

仙官不日见,羽驾今谁识。
漫向岭松阴,掀掀对名额。
蓬莱旌节到,夜半麟羞擗。
箫韵沸寒空,山人初鼾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麻姑山诗 息羽驾亭下》是宋代诗人吕南公的作品。吕南公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描绘了仙官不日见、羽驾今谁识的神秘场景,以及蓬莱旌节到、夜半麟羞擗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吕南公:宋文学家,字次儒,号东莱居士,世称东莱先生。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麻姑山诗 息羽驾亭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 仙官不日见:描述了仙官迟迟未见,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羽驾今谁识:表达了对于仙官降临的渴望和期待。
  • 漫向岭松阴:表现了诗人漫步于山间松林之中的情景。
  • 掀掀对名额:形容山中环境幽静,与仙官对峙的紧张气氛。
  • 蓬莱旌节到:暗示着仙宫临近,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即将到来。
  • 夜半麟羞擗:描绘了夜间麒麟献食的奇特场景,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 箫韵沸寒空:形容箫声悠扬,仿佛能穿透寒冷的夜空。
  • 山人初鼾息:以山人打盹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1.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仙境描写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
  • 情感丰富: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艺术手法: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如仙官与凡人的对比,以及箫声与自然界声响的和谐统一。
  1. 文化意义
  • 道教文化:诗中所体现的仙境和仙人故事,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传说的崇拜和追求。
  • 自然崇拜:诗歌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 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吕南公的这首诗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麻姑山诗 息羽驾亭下》作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被后世多次传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历史地位: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审美情趣:诗中的仙境描写和自然之美,展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麻姑山诗 息羽驾亭下》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佳作,更是宋代文学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