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綦叔厚韵 其二

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
此日燕休难报国,半生艰险忆垂堂。
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
每今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綦叔厚韵 其二》是唐代诗人吕颐浩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吕颐浩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下面对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
    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
    此日燕休难报国,半生艰险忆垂堂。
    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
    每今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2. 诗意解读

  • “心存魏阙岂能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或国家的深深眷恋,即使在离开京城(魏阙)多年后,仍不能忘记为国家效力的决心。这里的“魏阙”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中心和政治地位。
  • “揣分非才合退藏”: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才能和贡献,但并不完全适合当前的职务或地位,因此选择隐退。这里的“揣分”可能是指自我评估,而“合退藏”则意味着顺应时势,选择退隐。
  • “此日燕休难报国”:这句反映了诗人虽然享受了闲暇时光,但内心深处始终放不下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未完成的事业。
  • “半生艰险忆垂堂”:诗人回忆自己一生的经历,其中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些经历让他时常感到不安和忧虑。这里的“垂堂”通常用来形容面临危险的情况,这里比喻指那些艰难的时刻。
  • “枕戈每叹身先老”: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身体逐渐衰老的无奈和遗憾。
  • “览镜常嗟貌不扬”:通过镜子自照,诗人感叹自己的外貌并不出众,这也反映了他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和对社会认同的需求。
  • “每今蘧庐聊偃息”:在这里,“蘧庐”可能是指简陋的居所或隐居之地,诗人在这里选择了一个相对宁静的地方来休息。
  • “会须恢复返吾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重返故土,为国效力。
  1. 创作背景
  • 根据诗中“佐时勋业愧先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归隐之前,或者是在晚年回顾往昔时所作。他可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政治生涯后,感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与高位不符,因而选择了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方式。
  • 从诗中透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来看,吕颐浩的生活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隐逸,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1. 艺术特色
  • 吕颐浩的诗作多以含蓄内敛的风格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复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使用对比和象征,如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相联系,以此来强化诗句的深度和广度。
  • 诗中的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抱负的追求。

《次綦叔厚韵 其二》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吕颐浩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责任、使命和国家情怀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