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归休荷圣恩,栽花种竹引儿孙。
向来豪健风樯勇,老去光阴渴骥奔。
往事不劳空咄咄,素怀犹欲济元元。
天台山下柴荆路,白首栖迟学灌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垂老归休荷圣恩,栽花种竹引儿孙。
向来豪健风樯勇,老去光阴渴骥奔。
往事不劳空咄咄,素怀犹欲济元元。
天台山下柴荆路,白首栖迟学灌园。
《次张全真参政韵 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当时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检校祠部尚书,与友人张全真相聚于杭州西湖之上。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的美丽景色。湖水波光粼粼,晴天时更加美丽;山峰在雨雾中朦胧,同样有一番奇妙之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人转向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认为,西湖就像美女西施一样,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各有各的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两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收之桑榆而已矣”,则是诗人的感慨。他认为,如果将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那么它已经足够美好了,无需再进行任何修饰或改变。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珍视。
《次张全真参政韵 其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才华。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