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曹南四首 其四

往时汪博士,劝我便归休。
细雨檐花夜,长江枫叶秋。
欲行殊未必,高卧恐无由。
感叹思亡友,端居可泪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抵曹南四首·其四》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境遇时的感慨与思考。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词人,江西寿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曾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不满官场而辞职,退居乡里,专心于诗词创作,被后人称为“紫微词人”。
  1. 诗歌原文
    细雨檐花夜,
    长江枫叶秋。
    欲行殊未必,
    高卧恐无由。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细雨檐花夜”与“长江枫叶秋”两个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气氛。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色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他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沉思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 哲理思考:诗末两句“欲行殊未必,高卧恐无由”,表达了诗人对于是否应该归隐或是继续仕途的彷徨。这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名利、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理挣扎。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吕本中的诗作以其简练的语言著称。此诗中,每一个意象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如“细雨檐花夜”不仅描绘了景,更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情感真挚:诗人在诗中透露出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朋友逝去的哀悼之情。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使得他的诗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初抵曹南四首·其四》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当时的社会风气。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间接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使读者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 启发后世:吕本中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他的作品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抵曹南四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幅描绘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诗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领悟到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