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才如长刀,大窾当一割。
正须砻其锋,却立望容发。
平生江海念,不救文字渴。
茫然揽辔来,六骥仰朝秣。
病夫百无用,念子故疏阔。
未能即山林,颇复便裘褐。
前时少年累,如烛今见跋。
胸中尘埃去,渐喜诗语活。
孰知一杯水,已见千里豁。
初如弹丸转,忽若秋兔脱。
旁观不知妙,可受不可夺。
君看掷白卢,乃是中箭筈。
不闻铁甲利,反畏强弩末。
舆薪遵大路,过眼有未察。
君能探虎穴,不但须可捋。
外弟赵才仲数以书来论诗因作此答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回答外弟赵才仲的诗歌。赵才仲是作者的外弟,他们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在这首诗中,赵才仲多次写信来谈论诗歌,希望作者能给他一些指导和建议。
作者并没有直接回应赵才仲,而是选择以诗的形式进行回答。这种方式既保持了与赵才仲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论诗》
论诗非独好古而恶今,
聊以写忧而已。
诗者,人之情也,
三百篇中不得而闻;
楚词汉赋,亦不能不涉于艳,
故魏晋以下,淫丽猥亵之篇,
千有余首,其可观者极少。
唐之诗特盛,盖有由矣:
五言绝句,尤为近古,
至七言律诗,尤兼众体之美。
王杨卢骆当时称最,吾皆自为定论,
读鲍谢诗阅七八上,始知人力不可强。
夫所谓诗者,非能玩赏性情,陶写性灵,出言著文,吐纳英华,
则何异丝竹管弦,杂陈一堂,而真性灵无所有也!
或曰:诗可以怨,
是也。
穷而后工,岂止于一“怨”哉?
或曰:诗不必工,
是也。
但能发于情性,即谓之工耳。
或曰:诗必有所为,
是也。
然非苟为,非若文章家缀缉经史,托讽寓辞,
乃能工也。
或问:如何则可谓工?
余曰: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乎《风》、《骚》,下乎《五十》、《国风》,
率意为宗,不为法缚。
贴切事情,清新简古,
平直而真切。
枝而不华,采而能巧。
初学之时,心手不相应,
看多读书,便觉有了。
如春草满地,不知其实,
到秋稍高。虽露漙漙,元不解为秋色。
诗家三昧天分,本无法轮;
努力上通,或可至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词者,吟咏性情也,又何必拘声病、限韵脚?
古人云:“思君如流水”,
“高山安可仰”,“日月何金碧”之类,
大率多自然,少加工,
所以可贵也。
今人作诗,多是胶西相望,
如小儿女子,未解事体。
又喜用僻涩之字,冷僻之调,
使人看之转加厌见,何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