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小园见落花有感 其二

急雨前旬滞客筵,群葩何事亦翩翩。
风长日暖东君醉,无限宫娃失翠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到小园见落花有感 其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重游旧居,见到满地落花而感慨万千,抒发了诗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译文:

小园几许,收残红,没有东风管。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似花还似梦。  
愁到无可奈向花前坐,一任珠帘玉砌。  
  
不知所有花中,谁是知心者?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芳草连天暮。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歌赏析

  1. 首二句:“小园几许,收残红,没有东风管。”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已经离去,但花园里还留有一些残花未谢。然而,无人为它们修剪,没有人来欣赏这些美丽的花朵。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2. 第三四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似花还似梦。”这里的“春归何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已经离开的感叹。而“寂寞无行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似花还似梦”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
  3. 第五六句:“愁到无可奈向花前坐,一任珠帘玉砌。”这里表达了诗人因忧愁而不能享受生活乐趣的心情。而“一任珠帘玉砌”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4. 第七八句:“不知所有花中,谁是知心者?”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感悟。他不知道在这世上有没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失望和无奈。
  5. 第九十句:“斜阳半山,暝烟两岸,芳草连天暮。”这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烟雾弥漫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6. 第十一十二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里的“兴尽”表达了诗人在游玩之后感到疲惫的心情。而“误入藕花深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意外与惊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7. 最后十四五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嬉戏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简介

叶绍翁(约907年~约968年),字嗣宗,号遐庵、蒹葭词客,祖籍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南宋文学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作者闲居家乡时期。当时作者已年近七十高龄。他一生仕途坎坷,曾两度出任地方官,但均因种种原因被罢免或贬谪,晚年过着隐居的生活。

名家点评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其语虽极平易,然意极深挚,真可传者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