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秋雨

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
瓮圃应馀汲,芝岩定长苗。
有人思旧隐,归驾不须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洛城秋雨》是宋代诗人宋庠所作的诗词之一。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作的各个方面: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庠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 个人境遇:作为一位文人,宋庠的生活可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仕途的起伏,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1. 作品原文
  • 霜月兼寒雨
  • 高斋伴寂寥
  • 已能阴漠漠
  • 更自韵萧萧
  • 宫迥天低阙
  • 津长雾失桥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的意象如“霜月”、“寒雨”等,营造出一种深秋时节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用词考究:“阴漠漠”、“韵萧萧”等词汇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 对仗工整:“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等句子,展现了宋庠在诗歌技巧上的造诣。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洛城秋雨》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价值:作为宋庠的代表作品,其艺术成就对后世诗人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1. 赏析与评论
  • 名家评析: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古典文学的魅力。

《洛城秋雨》不仅是宋庠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北宋时期文化氛围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学成就,以及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