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士安同年赴上元尉

千名联唱第,一尉滞徒劳。
山入黄旗国,江浮白鹭涛。
苑葩依日晚,官树共秋高。
少赋思归恨,潘才是二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士安同年赴上元尉》鉴赏

宋祁的《送张士安同年赴上元尉》是一首充满宋代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蕴含了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厚情感。

诗的原文如下:
千名联唱第,一尉滞徒劳。
山入黄旗国,江浮白鹭涛。
苑葩依日晚,官树共秋高。
少赋思归恨,潘才是二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仕途不顺的深深同情与理解。”千名联唱第一人”表明张士安在众多同僚中脱颖而出,被选为首任官员的重任。然而,“一尉滞徒劳”则反映了其职务未能如愿以偿,反映出官场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

诗中描绘的景色也十分优美,“山入黄旗国”、“江浮白鹭涛”等句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壮丽景象。同时,“苑葩依日晚、官树共秋高”也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之感以及官场生涯的无常。

诗中的“少赋思归恨,潘才是二毛”透露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希望他能早日实现自己的志向,摆脱仕途的束缚。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关心,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送张士安同年赴上元尉》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宋史本传》等文献记载了宋祁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影响力,使得这一作品成为了研究宋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通过对《送张士安同年赴上元尉》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宋词的美妙之处,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友情、责任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