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 其二

二山皆在眼,未忍去淮津。
三宿宁无恋,况非桑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宋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心境和对远方景物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1. 作者简介
  • 宋祁(998─1061),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他的一生虽短暂但文采斐然,其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而闻名于世,被称为“红杏尚书”。
  1. 诗作原文
    淮平舟未进,远绪怅依依。勿谓王孙怨,先如春草归。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二山皆在眼》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远山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离愁别绪。
  • 情感表达:诗中“勿谓王孙怨,先如春草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即将离别时的复杂情绪。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感受。
  • 艺术手法:宋祁的诗作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诗意和画面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闰九月晦日登舟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宋祁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