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涧

去郭无多地,肩舆又独来。
青山随路转,老树挟溪回。
映水深宜竹,皑林早见梅。
颇思倾白酒,适意卧青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子涧》是宋代诗人李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兼,字山西,江苏吴江人。他在宋朝时期以刻印见长,并有“印宗”之称。李兼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1. 诗歌原文
    去郭无多地,肩舆又独来。
    青山随路转,老树挟溪回。
    映水深宜竹,皑林早见梅。
    颇思倾白酒,适意卧青苔。

  2. 诗歌解读

  • 《石子涧》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首句“去郭无多地”,表达了诗人远离喧嚣的都市,独自来到这幽静之地的心情;次句“肩舆又独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自在。三、四句“青山随路转,老树挟溪回”,通过描写山峦和树木随着道路蜿蜒曲折,水流绕着老树流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接下来的几句中,“映水深宜竹,皑林早见梅”,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竹子在水中倒影清晰、树林中梅花早早绽放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最后两句“颇思倾白酒,适意卧青苔”,则是表达了诗人想要饮酒作乐、享受悠闲时光的愿望,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放松自我的情感状态。

《石子涧》作为一首典型的宋朝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