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

想见寻幽到此山,诗成珠玉笑谈间。
莲花社里千年约,柏子香中半日闲。
寂历松窗连远籁,萦纡竹径断荒湾。
琴堂吏散帘垂昼,舁笋何妨数往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是一首宋代李山甫创作的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宋代,诗人李山甫在与同知县陈公彦一同游览章山寺时所感而作。此诗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作品原文
    想见寻幽到此山,
    诗成珠玉笑谈间。
    莲花社里千年约,
    柏了香中半日闲。
    寂历松窗连远籁,
    萦纡竹径断荒湾。
    琴堂吏散帘垂晚,
    禅榻僧归月满关。
  3. 诗意解析: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中“想见寻幽到此山,诗成珠玉笑谈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山水之间找到的灵感和乐趣。而“莲花社里千年约,柏了香中半日闲”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4. 赏析评价:从文学角度看,《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味,同时也传达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5. 影响传承:《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自问世以来,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后世。许多学者和文人通过阅读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唐代诗歌的风采,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6. 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可以从这首古诗中汲取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无论是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还是静谧的自然之中,都能从这首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李山甫的《同知县陈公彦游章山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