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子常二首 其二

本无机械亦非愚,自信沈冥与世疏。
一段画图冬卧雪,平生乐事日翻书。
田园无暇供馀税,风雨何堪卷敝庐。
笑杀贵人门下客,不逢此老曳长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子常二首·其二》是北宋诗人李昭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李昭玘,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于神宗元丰二年(179年)中进士,曾担任徐州教授等职。尽管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与成就,但最终因政治原因被免职,晚年自号乐静先生,并有《乐静集》留世。
  1. 诗歌原文
    幽兰一曲思无涯,炊熟黄粱日已斜。
    闭户终年心似水,读书万卷眼生花。
    汗流不舍浯溪刻,粮绝犹须北苑芽。
    束帛不来人已老,只将清白付吾家。

  2. 诗歌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幽兰一曲思无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 情感真挚:“炊熟黄粱日已斜”透露出岁月流逝、光阴荏苒的感慨,而“读书万卷眼生花”则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对知识的渴望。
  • 生活写实:从“汗流不舍浯溪刻,粮绝犹须北苑芽”可以看出诗人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情景,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 道德坚守:“束帛不来人已老”,诗人用这一细节来表达自己一生清贫却坚守道义的决心。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当时,李昭玘因政治原因被免去官职,退居闲职十五年后,于钦宗靖康元年病故。这一时期的政治变迁给诗人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全诗采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幽兰”、“黄粱”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行,还深化了诗的主题。
  • 形式规范:作为七言律诗,它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形式规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点。

《赠子常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世界和个人志向的诗作,也是一首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北宋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