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其十

稚子敲门唤起休,金乌早照屋山头。
饭馀欲看蟠松去,可是今朝作雨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宜兴山房十首其十》是李曾伯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李曾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宜兴山房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又听斋钟相斋鸣。
    稚子敲门唤起休,金乌早照屋山头。
    饭馀欲看蟠松去,可是今朝作雨不。
    猿诗词
    檐影亭亭日正中,莓苔不扫绝尘踪。
    闭门相共蒲团坐,看读华严一卷终。
    月暗山空夜倍长,清谈消遣睡毋忙。
    山中新酒幸堪饮,何惜一杯相共尝。

  2. 诗意解析

  • 晨起与修行:“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描述了清晨起床后,炉烟袅袅升起,伴随着悠扬的梵音在庭院内回旋。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
  • 日常琐事与自然和谐:“稚子敲门唤起休,金乌早照屋山头。” 李曾伯被孩童的嬉戏声唤醒,太阳已经高高地照耀在山房之上。这里不仅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读书与静坐:“饭馀欲看蟠松去,可是今朝作雨不?” 在饭后闲暇之时,诗人想要去看看周围的松树。然而,此时恰逢下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微妙观察和内心的感慨。
  • 修行中的静谧:“闭门相共蒲团坐,看读华严一卷终。” 在闭门独坐时,李曾伯选择阅读佛教经典《华严经》,这种静谧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他对精神世界的高度重视。
  • 夜晚的宁静与思考:“月暗山空夜倍长,清谈消遣睡毋忙。山中新酒幸堪饮,何惜一杯相共尝。” 当夜色降临,山间的寂静让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漫长,李曾伯选择与友人共饮新酿的美酒,享受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这不仅仅是对美酒的喜爱,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艺术手法
  • 细节描写:《宜兴山房十首·其十》通过对炉烟、晨光、孩童、风雨等细微之物的刻画,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体验。
  • 象征手法:诗中的元素如“梵音”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和宁静,而“金乌”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忙碌。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

《宜兴山房十首其十》不仅是一首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