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制参遗梅 其二

感君寄我一枝春,雨虐风饕苦不仁。
羞得玉奴浑不放,含香犹待浣溪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制参遗梅·其二》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曾伯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与的梅花以及友情的深厚眷恋。下面是对其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感君寄我一枝春,雨虐风饕苦不仁。
    羞得玉奴浑不放,含香犹待浣溪人。

  2. 诗歌解析

  • 感君寄我一枝春:“感君寄我一枝春”表达了诗人收到梅花时的感动和惊喜,春天的到来被这枝梅花所象征,象征着友情和希望。
  • 雨虐风饕苦不仁:“雨虐风饕苦不仁”描述了梅花在恶劣天气中依然坚强地开放,尽管遭受了风雨的摧残,但仍然不屈服,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 羞得玉奴浑不放:“羞得玉奴浑不放”形容梅花虽然羞涩,却依然坚持开放,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美丽和芬芳。
  • 含香犹待浣溪人:“含香犹待浣溪人”意味着梅花的美丽和香气等待着欣赏它的人们的发现和赞赏,如同等待有人能洗净它身上的尘埃,让它更好地展现自我。
  1. 诗人简介
  •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后徙居嘉兴。他是理宗淳祐年间的官员,曾任四川宣抚使等职,但由于多言边事而被贾似道嫉恨,最终被贬。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 语言简练:诗句用词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就能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诗人的情感。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自然美。通过描述朋友赠送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也赞美了梅花不畏艰难、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
  1. 文化背景
  • 在中国诗词中,梅花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的精神。这首诗中的梅花也承载了这样的文化内涵。同时,梅花作为中国传统的观赏植物,其坚韧不拔的特性也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呼应,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和刘制参遗梅·其二》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能深刻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和精神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