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澧之洞晨 其二

道人本分事,不用达人诗。
烟霞痼疾间,风月陶写之。
漆园直寓言,谪仙岂吾师。
卷怀置心斋,焚芗比希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柯山道士郑云谷来住澧之洞晨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九年(735),当时,王维在长安任职,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他怀着满腔的愤慨和不平,到洛阳看望隐居的好友郑虔,并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如下:

西峰挂瀑布,北岭有茅茨。
此地堪宿处,何人知所之?
远公非过论,安石岂虚期?
若遇张夫子,相招勿后期。

首联“西峰挂瀑布,北岭有茅茨”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西峰的瀑布如白练飞流直下,北岭的茅茨则显得古朴宁静。这两句既写出了景色的美丽,也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颔联“此地堪宿处,何人知所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这个地方虽然清幽宜人,但却无人知晓、无人问津,这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颈联“远公非过论,安石岂虚期?”则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一种反思。他认为自己曾经有过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但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朋友能够理解和支持。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友情的重视。

尾联“若遇张夫子,相招勿后期。”则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邀请。他认为如果遇到像张子房这样的知己,那么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退,不要等到对方已经离去才后悔莫及。这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