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病中作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
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
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
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摄养贻天殃。
头目昏眩手足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徬徨。
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
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
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枝披叶殒待风寒,根本弗固安能当。
平生踪迹等一梦,未必可保风灯光。
儿女满前无顾恋,家山何许莫思量。
是非得失一勾断,万事尽付之遗忘。
宁神定虑听造物,至此收拾甘归藏。
门前风月正清朗,符到即去庸何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申病中作》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患病期间的心境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李曾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李曾伯的生平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社会变迁,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时代感和哲理性。
  • 创作缘由:据诗题《庚申病中作》所透露的信息,此诗的创作应是在诗人生病期间。这种特殊的情境使得诗人有机会深入地反思人生、命运以及社会现象,从而创作出这样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诗篇。
  1. 诗歌原文
  • 首章: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
  • 次章: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
  • 三章: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
  • 四章: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贻天殃。
  • 五章:头目昏眩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彷徨。
  • 六章: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
  1. 诗意解析
  •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因病住院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慨。在诗中,“六十三年忧患乡”反映了诗人一生历经的坎坷和磨难。而“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两句则揭示了疾病给诗人带来的困惑和迷茫。
  • “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仁者的长寿是因为修养得好,而过度的治疗反而增加了痛苦。
  • 最后四句,“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摄养贻天殃”,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招致灾祸。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庚申病中作》在艺术上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即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诗人以疾病为引,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个人境遇的描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庚申病中作》不仅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方式,也使其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自然、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