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 其二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
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
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
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 其二》是宋代诗人李师中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余靖回到京城的盛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和父亲功绩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诏从东海付南麾,戎乘前驱上将威。异俗已传吾父至,期文更咏我公归。岁时职贡还朱绂,昼日恩光赐衮衣。昔往今来亦何速,长亭杨柳尚依依。

  2. 诗歌赏析

  • 政治与军事意义: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期望,同时赞扬了余靖在平定叛乱中的重要角色。通过“上将威”这一表达,展现了余靖的军事才能和威严。
  • 社会影响:通过提到“岁时职贡”,反映了余靖的功绩不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还包括对国家社会的正面影响,使得地方官员和百姓都能感受到他的治理成果。
  • 自然意象:“长亭杨柳”这一意象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不舍。它传达了一种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重逢时刻的珍惜。
  1. 诗歌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李师中在这首诗中使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有力的词汇,使诗歌内容清晰而富有力度。
  • 情感真挚:诗歌中充满了对余靖的尊敬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爱国心。
  • 结构严谨:全诗结构紧凑,前后呼应,通过对仗和用典等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1. 历史背景
  • 余靖简介:余靖(986年—1053年),字安道,抚州宜黄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他在北宋仁宗朝曾官拜参知政事,后因直言进谏被贬为端州知州。
  • 宋朝的政治环境:宋朝初期,政治相对清明,但后期因宦官专权和党争激烈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余靖作为一位忠诚的政治家,其政治生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挑战。
  • 余靖的贡献:余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深受朝廷内外的认可。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宋代诗词:李师中的这首诗代表了宋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流派,即豪放派的代表之一。这种风格的诗词通常以大气磅礴、豪情壮志著称,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个性和时代精神。
  • 李师中的其他作品:李师中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除了《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外,还有多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夜行船·别范南伯》、《水调歌头·题临江仙堂》等,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多样的创作风格。

《送桂州安抚余靖侍郎还京 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国家兴衰的诗歌,更是宋代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