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崇宁观黄道士火匮壁

地肺闻名久,崇宁请祝初。
仙家岂兴废,物理自乘除。
羽客论欢旧,红炉劝坐俱。
斯须竟何有,聊复慰穷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崇宁观黄道士火匮壁》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哲理的深刻思考。

李之仪作为宋神宗、徽宗两朝的官员,他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的政治生涯中充满了起伏与挑战。他曾师从范纯仁,并随苏轼在定州幕府工作。后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等职,最后因卷入政治风波,被贬至太平州,后转至唐州任上,直至逝世。

诗的原文如下:

地肺闻名久,崇宁请祝初。
仙家岂兴废,物理自乘除。
羽客论欢旧,红炉劝坐俱。
斯须竟何有,聊复慰穷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哲学思考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地肺”指的是地球的地核,它因为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而闻名。而“崇宁”则可能是指某一特定时期或事件。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然界的恒久不变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诗的后四句则转向了对人间世态的反思。诗人通过描述道士的红炉和羽客的欢聚,表达了人们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愿望。然而,这种寻求最终可能会归于空虚,但诗人通过表达这种虚无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态。

《书崇宁观黄道士火匮壁》不仅是一首反映李之仪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独特文学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生活态度,还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