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九

漏泄天工意不轻,傍春依腊独分明。
孤高不作繁红伴,造化须知别有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是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咏梅诗,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李之仪(1048~1117),北宋著名词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河北)人。他的作品在宋代词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咏物词方面有其独特的风格。
  • 作品出处:《次韵东坡梅花十绝》是李之仪模仿苏轼《咏梅十绝》的创作,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对梅花的观察,赋予了梅花以新的生命和情感。
  1. 诗歌原文
    漏泄天工意不轻,傍春依腊独分明。孤高不作繁红伴,造化须知别有情。

  2.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次韵东坡梅花十绝》中“漏泄天工意不轻”一句,描绘了梅花在冬末春初之际悄然绽放的情景,暗示着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诗人用“孤高不作繁红伴”表达了梅花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品质。
  • 情感表达:“造化须知别有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认为梅花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生命的体现。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梅花的描写,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九》不仅是一首咏梅诗,更是一位艺术家对其所见所感的艺术再现。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的宝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