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远堂次赵德孺韵

爱山依山住,如山不少下。
山中所有多,惟取不容舍。
烟云实交游,松竹乃保社。
尚欠目所穷,披剪宁问槚。
廓然宇宙宽,信矣和无寡。
隐隐彻四垂,万象入坯冶。
初疑彩间错,又若墨匀洒。
造化非适然,一一类见假。
吾友端可人,韵胜不少野。
更将桃李俱,参差移拱把。
时哉须自勉,岁月甚奔马。
得难未易失,讵有长年者。
何妨倒载归,日日无虚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秀远堂次赵德孺韵》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是宋代沧州无棣人。他师从范纯仁,后随苏轼于定州幕府,并历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等职。徽宗时期,因草拟纯仁遗表及行状而被编管太平州,最终在唐朝任朝请大夫。李之仪能文善诗书,尤擅长尺牍,其书法深得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集》传世。
  1. 诗歌原文
    爱山依山住,如山不少下。 山中所有多,惟取不容舍。
    烟云实交游,松竹乃保社。 尚欠目所穷,披剪宁问槚。
    廓然宇宙宽,信矣和无寡。 隐隐彻四垂,万象入坯冶。
    初疑彩间错,又若墨匀洒。 造化非适然,一一类见假。

  2. 诗歌内容解析

  • 对山的热爱:诗人李之仪表达了对山的深深热爱,用“如山不少下”来表达他对山水的依恋之情,体现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
  • 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烟云”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而“松竹”则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这种自然与人的结合,展示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 对宇宙的理解:通过“廓然宇宙宽”和“信矣和无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于宇宙万物包容和谐的深刻理解。
  • 对生活的哲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使世界广阔无边,但真正的智慧在于明白事物的真假与本质。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通过对山水、烟云、松竹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山川之美、自然之真,体现了李之仪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哲理性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如“目所穷”与“披剪宁问槚”等,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颂扬,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

《秀远堂次赵德孺韵》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以其深邃的哲学意蕴引人深思。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李之仪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