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早觉鬓丝垂,谁遣飞花近酒杯。
青翼若能传客恨,莫教红紫放春回。
席上偶成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席上偶成二首》是宋代李弥逊的作品。李弥逊,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等,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享年约七十二岁。
在《席上偶成二首》中,李弥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的场景和心境。诗的第一首“群玉装成宝璐垂,月扶疏影上馀杯。莫言一醉驱愁得,载酒须来一百回”,诗人以玉石为喻,形容美酒如同宝石般珍贵,月光下的酒杯增添了几分诗意。然而,酒虽能解忧,但终有尽时,饮酒的乐趣也不过百年一次而已。第二首“花神不管勒花风,开尽深红到浅红。未放游人偷眼看,已惊红雨乱蒙蒙”,则是以花朵为题材,描述了花儿从深红到浅红的转变过程,以及花瓣被风轻轻吹拂,落英缤纷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花开花落的观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常的感慨。
李弥逊作为一位词人,他的诗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席上偶成二首》便是这样一首充满哲理性的作品。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怀与思考,更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李弥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时代感。
《席上偶成二首》不仅是李弥逊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通过对这组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