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菊

病夫省睡起凌晨,迟菊朦胧破萼新。
雨细正应添润泽,烟轻尤觉长精神。
近来霜重伤禾死,几见民忧洒涕频。
却是东篱剩黄菊,不堪易粟当金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见菊》是清代笔记小说家刘月潭的记述,描述了他在泰安市购买并观赏到一种极为珍贵的菊花品种的经历。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见菊》:

  1. 作者介绍
  • 刘月潭是一位雅好菊花的人,他对于菊花有着极高的欣赏和收藏兴趣。《见菊》一文记录了他与道士的一段对话,以及他在南山下看到的一种珍稀菊花的经历。这种菊花不仅花大如盘,而且根部还能长出嫩芽,显示了其特殊的种植技术。
  1. 菊花的特点
  •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元素。刘月潭所描述的菊花,以其大而美色多、开放持久的特点,博得国人的喜爱。
  • 菊花的颜色在中国花卉中被认为最为珍贵,黄色菊花被视为“黄为正色”,是封建社会宫廷文化或帝王文化中最重视的。菊花的种植和欣赏,反映了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尊重。
  1. 菊花的象征意义
  • 菊花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植物,它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成为了感物喻志的象征。通过吟咏菊花,诗人体验和感悟人生,从而构成极具审美的人文精神。菊花的形象也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如恬静淡雅的气质,与经历了苦闷彷徨后获得的精神安详高度契合。
  1. 文人对菊花的态度
  • 自晋代陶渊明以来,菊花便成为文人双重人格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精神上的安详宁静。菊花的形象也成为了许多文人追求的理想人格的代表。
  1. 诗歌作品
  • 除了散文外,菊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作家如李白、苏轼、巴金等人都曾以菊花为主题撰写诗篇,用鲜活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来展现菊花的美丽和含义,以及菊花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启示。
  1. 菊花的文化意义
  • 菊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象征。菊花的黄色在中国尤为珍贵,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常被用来代表皇权或高贵的品质。
  1. 菊花的栽培历史
  • 菊花的栽培历史悠久,经过人类长时间的培育和改良,出现了许多变异品种。菊花的花型、颜色、花期等特点各异,使得它在花卉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1. 菊花与文人生活
  • 在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常常将养花视作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菊花便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吕诚的《竹州归田稿》中的觅菊诗,表达了他爱菊、失菊、觅菊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志向。

《见菊》作为一篇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刘月潭与道士之间的一次珍贵相遇,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之美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启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