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朱少南别二首 其二

朱君精到古人趣,踏遍东南称独步。
祇今应诏非乏材,预烦拈出栋梁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朱少南别二首》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吕(1136-1202),字明叔,北宋时期诗人、学者。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李”,其作品多反映了他的文学修养和生活哲学。李吕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在宋代诗坛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 诗句原文
    外貌休寻饾座梨,应知石里蕴环奇。
    从来善相书前史,为识英雄未遇时。

  3. 诗意解析

  • 外貌休寻饾座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外表的轻视,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应该仅仅通过外貌来评判。诗人用“饾座梨”比喻那些外表华丽但内在空洞的事物,暗示了只有深入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真正的价值所在。
  • 应知石里蕴环奇:这里的“环奇”意味着独特的、罕见的美好。诗人指出,真正的珍宝往往隐藏在平凡或看似普通的石中,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和欣赏。这暗示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具备发现美的眼光和能力。
  • 从来善相书前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录的重视。他认为,通过阅读前人的历史记载,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英雄和英雄事迹的信息,从而为识别真正有才华的人提供帮助。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研究的尊重和热爱。
  • 为识英雄未遇时:这句诗强调了对英雄的理解和认知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只有在一个人尚未显露头角或者遭遇困难时,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价值和潜力。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洞察,也是诗人对于人性和命运的独到见解。
  1. 创作背景
  • 这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但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可能与作者与朱少南之间的友谊有关,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交场合下所作。
  • 李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朱少南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理解,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赠朱少南别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展现宋代文人风貌和文化素养的画卷。它不仅体现了李吕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