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寺二首 其一

上天一何惨,盛夏忽霜飞。
竟夺慈母去,焉用此身为。
空馀白云念,无复彩戏时。
一恨一洒血,何以报春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程寺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和情感状态。下面是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吕,南宋邵武军光泽(今属福建)人,字滨老,一字东莱。他年四十弃科举,居家治学,晚年与朱熹为讲学之友。
  • 他的文学成就包括著有《周易义说》和《澹轩集》等作品。在诗歌创作方面亦有涉猎,其诗作多体现了个人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1. 诗词原文
    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
    低头勿颂寿,乃翁实不天。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
    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

  2. 诗词内容解析

  • “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表达了诗人面对儿孙们时的感慨与无奈,儿孙们的孝顺让他感到惭愧与辛酸,因为他知道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未能尽到孝道。
  • “低头勿颂寿,乃翁实不天。”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反思和批评,认为自己并不值得如此尊敬,因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
  •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 “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通过描绘乌江边的景象和高坟上的烟雾,传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胡程寺二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李吕通过对自然、家庭和个人命运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