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重阳日到南山,小摘黄花供绿樽。
钟叩一声萧寺晚,移舟载月过前湾。
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为宋代诗人李昴英所创作,是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李昴英,号文溪,宋广州番禺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均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诗词原文:恰重阳日到南山,小摘黄花供绿樽。钟叩一声萧寺晚,移舟载月过前湾。
诗意解析:《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时在南山峡觉海寺游览的情景。首句“恰重阳日到南山”,即在重阳佳节之时来到了南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第二句“小摘黄花供绿樽”,则展示了诗人亲手采摘菊花,用以自斟自饮的情景,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惬意。第三句“钟叩一声萧寺晚”,描绘了寺庙钟声敲响后宁静的夜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最后一句“移舟载月过前湾”,则表现了诗人乘坐小船,带着月光穿过海湾的浪漫情景。
作品赏析:《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南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对于自然和宗教的感悟与追求。此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写作背景:李昴英的这首诗作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宗教信仰的追求。在宋朝时期,文人墨客们常常借诗抒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与这种文人情怀密切相关,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是一首充满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宋代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刻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通过对诗人生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从而更全面地欣赏到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