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坡过省

俯随缰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坡过省》是宋朝诗人李涛的作品之一,其原文为“俯随韁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敬宗子郇王李玮的十世孙,曾随缰锁步入仕途。
  • 李涛在官场的经历虽然顺利,但他内心并不满足,始终怀有一颗文学之心。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俯随韁锁就科名,可笑兰坡未苦清。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

  2. 诗歌赏析

  • 俯随韁锁就科名:这里描绘了李涛年轻时为了科举而努力奋斗的情景。尽管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心仍感到空虚和不满足。
  • 可笑兰坡未苦清:这句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讽刺和不满。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但已经取得了成功。
  • 不管北山怨猿鹤,竟从南海掣鳌鲸:这句话描绘了他与官场的疏离,以及对自由的追求。他宁愿像大海中的鲸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 赏延于世愧在我,思济斯民同此情:这句话表明了他虽然获得了功名,但内心仍然感到愧疚。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还不足以回报社会。
  • 轩冕傥来来则受,未来犹可以诗鸣: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即使他已经获得了高位和财富,也依然希望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创作背景
  • 《兰坡过省》是在宋朝时期创作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和追求。李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政治上相对宽松,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对权力的追求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 李涛在官场的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性。因此,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来批判当时的社会现状。
  1. 艺术特色
  • 李涛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 在《兰坡过省》中,李涛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李涛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来批判社会的不公和腐败现象。
  1. 历史影响
  • 李涛的诗歌在宋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研究和效仿的对象。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
  • 李涛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许多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兰坡过省》不仅是李涛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人精神和追求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能感受到李涛作为一位优秀文人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