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百咏 萧森亭

晓日玲珑宿雾开,四檐时有好风来。
不应班竹林中见,却似松根琥珀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艮岳百咏 萧森亭”是宋代诗人李质所作的一首古诗,主要描述了萧森亭周围的自然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李质(生卒年不详),字元晖,南宋诗人,其诗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反映社会现实。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晓日玲珑宿雾开,四檐时有好风来。不应班竹林中见,却似松根琥珀堆。
  3. 诗句赏析
  • 晓日玲珑宿雾开:这句描绘了早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亮了景物,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 四檐时有好风来:描述的是亭子的四边常常有清风拂面,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受。
  • 不应班竹林中见,却似松根琥珀堆: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亭子与松树相比较,形容其古朴典雅,如同琥珀般珍贵。
  1.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游览艮岳(今杭州西湖)时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2. 历史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咏物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李质的这首《艮岳百咏 萧森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3. 艺术特色:李质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写,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自然世界。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艮岳百咏 萧森亭》是一首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