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因循过,流年次第新。
回思旧来事,都似梦中人。
不饮偏嫌雪,多愁却怕春。
星魁欲寅位,五鼓莫频频。
次韵陈殿丞除夜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陈殿丞除夜感怀》是宋朝李觏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旧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诗人生平:李觏(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他曾举茂才异等不第,创建旴江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旴江先生。他的一生充满教育贡献,晚年在学术和政治上有较高的成就。
诗歌原文:
浮世因循过,流年次第新。
回思旧来事,都似梦中人。
不饮偏嫌雪,多愁却怕春。
星魁欲寅位,五鼓莫频频。主题思想:通过对比“因循”与“新”,诗人反思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中的“回思旧来事,都似梦中人”描绘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这些记忆在现实中变得模糊或消失的感觉。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提到的“不饮偏嫌雪,多愁却怕春”体现了他对孤独和忧郁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中细微感受的重视。
艺术技巧: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刻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星魁”、“五鼓”,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时间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李觏作为一位学者和政治家,其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哲学思考,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
《次韵陈殿丞除夜感怀》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