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是宋代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2. 作者简介

  • 李觏(1009年—1059年),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尤其在哲理诗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1. 诗词赏析
  •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这句话描绘了佛教文化在东方的传播及其影响。李觏通过“梵教”与“群心”的对比,表现了佛教文化如何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 “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这里以土石比喻世间万物,虽然没有情感,但也能表现出某种修行或教化的状态。这里的“披缁”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用来形容那些虽无情感却能以佛法自修的修行者。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李觏对于人生、宗教以及自然哲思的深刻体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美好境界,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