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族云峰畔,新亭烟水滨。
儿童旧游地,感慨易沾巾。
竹里锵鸣佩,山边缭素绅。
何当俯轩槛,一览物华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外族云峰畔,新亭烟水滨。
儿童旧游地,感慨易沾巾。
竹里锵鸣佩,山边缭素绅。
何当俯轩槛,一览物华新。
《寄题外氏松源绍祖亭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作者在长安担任右拾遗,被排挤出京。这首诗是赠给友人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原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凉冷三秋节,郁陶万古情。
谁知赋客,从此便为客?
首句“北阙休上书”,点出了自己的处境和心境,意谓自己因为直言而被朝廷所弃,只好退隐山林。“南山归敝庐”,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寓着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二联“不才明主弃”与“多病故人疏”两句,抒发了诗人因才华未得到赏识、因疾病而体弱多病而被朋友疏远的悲愤心情。三联“凉冷三秋节”与“郁陶万古情”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深秋时凄清冷落的氛围,以及内心郁结的愁思。尾联“谁知赋客,从此便为客?”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孤独漂泊生涯的无奈和辛酸。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